国学大师冯友兰简介
冯友兰,字芝生,1895年12月4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书香门第。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、教育家,被誉为“现代新儒家”的杰出代表。冯友兰的一生,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也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冯友兰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他的祖父冯玉文善作诗,有《梅村诗稿》传世。父亲冯台异是同治年间的举人,曾任唐河崇实书院山长、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、湖北崇阳县知县等职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冯友兰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。
7岁时,冯友兰开始上学,先读《诗经》,次读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再读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,从头至尾反复吟诵。因父亲公务繁忙,教育子女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吴清芝身上。在母亲的教导下,他又勉强读完了《书经》、《易经》和《左传》。1907年,冯家专门聘请教师负责冯友兰的教育,开设了古文、算术、写字、作文等正规课程。在闲暇之余,冯友兰还常阅读一些父亲所藏的新书籍、新刊物,开始初步接触世界知识。
12岁时,冯友兰的父亲因病去世,他随母亲迁回老家唐河,并继续延聘教师授学。在这期间,他开始阅读诸如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》等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书籍。两年后,他遵母嘱考入唐河县立高等小学预科,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开封中州公学(今河南大学)中学班。1912年冬,冯友兰再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第二中学的高中预科班。在这里,他接触到了英文原著作教材,并对形式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由此引发了对哲学的热爱。
1915年9月,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,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哲学训练。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,他适逢胡适和梁漱溟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。胡适以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为旗帜,鼓吹全盘西化论;梁漱溟则专以复兴中国文化为职志。二位先生各据讲坛,展开了一场东西方文化的大辩论。冯友兰幸逢其会,受益匪浅,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、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。
1918年6月,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并任河南第一工业学校语文修身教员。同年秋,他回到开封,与同乡任载坤结婚。任载坤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先生的第三个女儿,受过现代教育。婚后,冯友兰的家庭生活重担完全落在了任载坤身上,使他能够专心从事创作。
1919年,冯友兰考取公费留学资格,赴美留学。1920年1月,他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,师从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。在美期间,冯友兰不仅深入学习了西方哲学,还运用柏格森的哲学观点写成了《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》一文,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近代科学,并非是中国人愚笨,“非不能也,是不为也”。他认为,中国传统注重人的品性和修养,而不注重知识和权力;中国哲学向内追求,以达人性的完满为目的;而西方哲学则向外探寻,以认识自然、征服外在世界为最终目的。这种中西哲学的不同理想和追求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,并导致中国无近代科学的落后情况。
1923年,冯友兰在杜威等的指导下,完成了博士论文《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》(又名《天人损益论》)。在此文中,他将世界上的哲学分为三类:损道、益道和中道。他认为,这三派哲学的分歧导源于对“天然”与“人为”的不同看法。冯友兰主张采取宽容的态度,让这三派哲学各行其道、并行不悖。但他对儒家思想的偏爱又使他明显地偏向于中道派的儒家哲学。这种中西哲学之比较观与梁漱溟的“文化三路向”说基本精神一致,显示了冯友兰受梁氏文化理论的影响。
1924年,冯友兰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,历任中州大学(今河南大学)、广东大学、燕京大学教授。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、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、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职。他的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冯友兰的著作《中国哲学史》、《中国哲学简史》、《中国哲学史新编》、《贞元六书》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。其中,《中国哲学简史》享誉全国,《人生的境界》还被编入中学教材。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引起了国外学界的广泛关注。冯友兰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、印度德里大学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等荣誉。
冯友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,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。他历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、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,为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在思想上,冯友兰始终坚持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比较。他认为,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各有优劣,应该相互借鉴、取长补短。他主张在保持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,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,以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学界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,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此外,冯友兰还非常注重哲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。他多次在大学开设哲学课程,并亲自为学生授课和答疑。他还积极参与哲学学术团体的组织和活动,为推动中国哲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冯友兰的家庭生活也是他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他与妻子任载坤共同走过了五十九年的漫长道路,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。在“文革”期间,冯友兰屡遭抄家、备受欺凌,多亏任载坤的多方护佑才使得他在精神上有一隅之安。然而,在“四人帮”倒台、冯友兰又遭批判之际,任载坤却因患肺癌医治无效而溘然长逝。这对冯友兰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,但他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和工作。
冯友兰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学术成就。他不仅在哲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果,还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的思想和作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学术史上,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。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,冯友兰在北京友谊医院病逝,享年95岁。他的离世标志着中国哲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袖和导师,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。
如何正确书写“又大又粗的粗”这个词组?
揭秘:刘亚娄的故乡究竟在何方?
哪里可以找到草溜?
揭秘:龙洋的神秘老公究竟是谁?
枕头公主:定义与解析
人参果树的外观图片展示
跋涉之路:“涉”字背后的艰难前行与探索之旅
揭秘“朗润”的正确拼音
龙洋主持人的配偶是谁?
揭秘:骸骨背后的含义与奥秘
十位杰出的属蛇名人
揭秘:摩诘诗人究竟是谁?
男生称呼女生为“小妮子”意味着什么?
贺朝的官方生日是几月几日?
揭秘:什么是“金主”,你真的了解吗?
深圳宝安区邮编大揭秘:快速获取你的邮政编码!
揭秘“聚沙成塔”的深刻含义:详细解释
揭秘:良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
鸿运当头指的是哪个生肖?
揭秘:如何轻松理解百分之一的含义?
陕ICP备2022011690号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著所有。如有侵权,敬请来信告知 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